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女心理师》首播大火,专业性口碑爆棚!

“我觉得我的人生要崩塌了。”

“我感觉我得了绝症。”

“我不知道我是谁,我没有未来。”


生活中的至暗时刻,谁来陪你度过?当你深陷某种情绪不可自拔的时候,是否想过向专业人士求助?

11月23日, 以心理咨询为题材,由杨紫和井柏然主演的《女心理师》正式与广大观众见面!首播当日,一开播就抓到观众的“嗨点”,播出平台的热度直接突破9000,迎来大爆,多个话题登上了热搜榜、文娱榜、热议榜。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让更多人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
《女心理师》根据毕淑敏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是一部专门以心理咨询为题材,讲述心理行业的电视剧。该剧讲述了感人的故事,贺顿(杨紫)通过心理咨询分析了多个访者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在相应的心理治疗中帮助他们走出过去的心理阴霾,重新拥抱生活。
《女心理师》评价

有看过《女心理师》这部作品的观众,也都纷纷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对着这部作品以及演员的表现的评价,观众对这部戏评价还是很高的。

  站在一个心理行业人角度来说,对于心理咨询为题材的电视剧,我们有太多的期待,一部专门以观众基础,对普及心理咨询,让大众了解心理行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更关注剧中涉及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历来在影视剧中不少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给了大众错误的信息,“咨询师神化”、“咨询师爱上来访者”等等,如果剧中对心理咨询描写不真实,会给大众带来更大的误导,加重大众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误解。

在《女心理师》前两集中,很多人觉得比预期的好,甚至有些惊喜,虽然需要些艺术上的加工,但对心理咨询的专业性是有保障的,得到了众多专业人士的肯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肯定了本剧的专业和价值;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高文斌、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资深心理咨询师史佩绮Patty等专家,一致肯定《女心理师》能做到面向用户,呈现心理咨询和引导大家关注心理健康问题非常值得鼓励。
印象深刻的场面

一、开篇长镜直切主题

    《女心理师》在开篇长达3分钟的一镜到底真的很绝,将所有涉及的案例都串联了起来,不论是小女孩和妈妈或是小丑、广场舞大妈,每一个案例都在这个长镜头里,埋下了伏笔。

    现今社会,由于来自于不同层面的压力,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心理问题中“自我沉沦”,严重的甚至是在“自我毁灭”。

二、中学生尤娜自杀危机干预


    做过危机干预的人都知道,自杀是最高危险等级,也是最难干预的个案,在剧中紧张剧情让观众跟着捏了一把汗。我们来看看剧中女主处理危机干预事件中的几句精彩台词:
“我是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请相信我有足够的专业能力能帮到你。”

这句话让给求助者的信息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给她带来帮助,建立信任关系。

"为什么选择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这句话非常精彩,一个准备自杀的人,是被情绪主导的,而这句话暂时转移了尤娜的注意力,尤娜在思考中,跳出情绪。

“我们来玩个游戏,天台上你想要自杀的冲动打多少分”

通过数数和为自己打分的方式,缓解女孩的情绪波动,并通过女孩那不想自杀的5分为切入点,放大女孩不想自杀的念头。

“我有足够的时间”,“我有足够的耐心”,这句话也是至关重要的,咨询师多次重复我有时间,我有耐心,其实是给求助者这种“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想法”,求助者放下包袱。

    在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中,相当精彩,女主基本上是遵循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来进行,可见主创在专业方面下了功夫,不过可能是篇幅的原因和影视的表现形式,整个过程比较顺利。

三、张娜事件贺顿违反保密原则

     张燕是贺顿的来访者,自己得了癌症,为不影响孩子, 隐瞒病情真像相,选择了离婚,并拜托贺顿帮帮她的孩子贺顿越过咨询边界,跟张燕孩子进行现实接触,但却被张燕的孩子误会被泼脏水,并被网暴。

     贺顿很委屈,但她越界了,她违反了保密原则,暴露了咨访关系而辞职。

(边界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关系的约束。咨询师和来访者只能保持咨访关系,理想的状态是咨询师不应该与来访者在咨询室外有任何个人交集)

《女心理师》能带给我们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了解心理咨询这个行业,认为心理咨询师就是陪你说说话,起不来太大的作用。甚至很多过受到心理疾病困扰的患者都不愿意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或是不信任、或是怕别人笑话。

    近年来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自杀,自残的事件比比皆是,越来越多人受心理疾病的困扰,心理健康成为社会性关注话题。在这部戏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心理科普的点,包括“危机干预”事件,让更多人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食、运动、恋爱等让体内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以及对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提出的要求等等,让我们更真实的了解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从而关注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