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的人生要崩塌了。”
“我感觉我得了绝症。”
“我不知道我是谁,我没有未来。”
生活中的至暗时刻,谁来陪你度过?当你深陷某种情绪不可自拔的时候,是否想过向专业人士求助?
有看过《女心理师》这部作品的观众,也都纷纷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对着这部作品以及演员的表现的评价,观众对这部戏评价还是很高的。
站在一个心理行业人角度来说,对于心理咨询为题材的电视剧,我们有太多的期待,一部专门以观众基础,对普及心理咨询,让大众了解心理行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更关注剧中涉及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历来在影视剧中不少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给了大众错误的信息,“咨询师神化”、“咨询师爱上来访者”等等,如果剧中对心理咨询描写不真实,会给大众带来更大的误导,加重大众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误解。
在《女心理师》前两集中,很多人觉得比预期的好,甚至有些惊喜,虽然需要些艺术上的加工,但对心理咨询的专业性是有保障的,得到了众多专业人士的肯定。
一、开篇长镜直切主题
现今社会,由于来自于不同层面的压力,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心理问题中“自我沉沦”,严重的甚至是在“自我毁灭”。
二、中学生尤娜自杀危机干预
这句话让给求助者的信息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给她带来帮助,建立信任关系。
这句话非常精彩,一个准备自杀的人,是被情绪主导的,而这句话暂时转移了尤娜的注意力,尤娜在思考中,跳出情绪。
通过数数和为自己打分的方式,缓解女孩的情绪波动,并通过女孩那不想自杀的5分为切入点,放大女孩不想自杀的念头。
“我有足够的时间”,“我有足够的耐心”,这句话也是至关重要的,咨询师多次重复我有时间,我有耐心,其实是给求助者这种“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想法”,求助者放下包袱。
在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中,相当精彩,女主基本上是遵循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来进行,可见主创在专业方面下了功夫,不过可能是篇幅的原因和影视的表现形式,整个过程比较顺利。
三、张娜事件贺顿违反保密原则
张燕是贺顿的来访者,自己得了癌症,为不影响孩子, 隐瞒病情真像相,选择了离婚,并拜托贺顿帮帮她的孩子。贺顿越过咨询边界,跟张燕孩子进行现实接触,但却被张燕的孩子误会被泼脏水,并被网暴。
贺顿很委屈,但她越界了,她违反了保密原则,暴露了咨访关系而辞职。
(边界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关系的约束。咨询师和来访者只能保持咨访关系,理想的状态是咨询师不应该与来访者在咨询室外有任何个人交集)
《女心理师》能带给我们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了解心理咨询这个行业,认为心理咨询师就是陪你说说话,起不来太大的作用。甚至很多过受到心理疾病困扰的患者都不愿意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或是不信任、或是怕别人笑话。